現在最忙碌和煩惱的應該是對于學校和專業的選擇和填報工作了,比如有些人就在糾結,分數能夠得上985,但又想選好的專業卻只能在211里選。
當然也有些似是而非的傳言,仿佛更能吸引人的注意。深圳法律援助律師比如有網傳文章稱,一個女生高考考了710分,卻因父親是“老賴”被清華拒絕錄取。
心細的人會發現,其實這個謠言破綻頗多,比如現在只是剛剛出分階段,還沒有填報,怎么就已經快進到錄取階段了?
此外,如果真的是“老賴”,怎么還如此高調地對別人宣布出來,這是嫌知道自己是“老賴”的人不夠多么?
雖然是謠言,但關于它的討論并沒有因此終止。如果是真實的情況,那“老賴”的子女是否真的會被拒絕錄取呢?
有人覺得,“老賴”是“老賴”,這跟他的子女有什么關系,不能搞連坐的事情,這兩者必須分清,憑什么剝奪別人正常接受教育的權利。
也有人認為,“老賴”跟那些欠錢還不上的人不同,他這是明知道有錢卻故意不還的,屬于惡意不還錢,想想那些被他欠錢的人,也許人家也有孩子因此交不上學費上不了大學的呢。
確實從情感上來說,這樣的“老賴”非常缺德,但除此以外呢?對于“老賴”有專門的懲罰措施,比如限制其高消費,而對于其子女《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的若干規定》第三條明確規定,父母是失信被執行人的,子女不能就讀高消費私立學校。
所以懲罰仍然是對于他們高消費的限制,對于其子女正常的高校報讀并沒有作出限制。所以炮制高考710分被清華拒錄消息的可能對于高考錄取了解的并不多,YY小說看多上頭了吧。
當然對于那些有政審要求的高校和專業,很有可能因此而錯失機會,畢竟有錢并不能真的就什么都可以“為所欲為”。
“老賴”子女不能上學?
早在今年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會上,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劉貴祥在記者會上已澄清,“對失信被執行人采取信用懲戒措施,只是限制上高收費的貴族學校,不能把正常的義務教育和高學歷教育等正常的上學都列為限制”。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的若干規定》第三條明確規定,父母是失信被執行人的,子女不能就讀高消費私立學校。雖然該規定并未對就讀普通學校做出限制性規定,但隨著社會信用體系的不斷健全和完善,褒揚誠信、懲戒失信的社會大環境逐步形成,部分高等院校,特別是國防類院校,資格審查相對嚴格,考生很有可能因為父母的失信行為無法通過學校政審。
限制消費措施
關于失信被執行人的限制措施,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及有關消費的若干規定》的條例規定:
被執行人為自然人的,被采取限制消費措施后,不得有以下高消費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
(一)乘坐交通工具時,選擇飛機、列車軟臥、輪船二等以上艙位;
(二)在星級以上賓館、酒店、夜總會、高爾夫球場等場所進行高消費;
(三)購買不動產或者新建、擴建、高檔裝修房屋;
(四)租賃高檔寫字樓、賓館、公寓等場所辦公;
(五)購買非經營必需車輛;
(六)旅游、度假;
(七)子女就讀高收費私立學校;
(八)支付高額保費購買保險理財產品;
(九)乘坐G字頭動車組列車全部座位、其他動車組列車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
被執行人為單位的,被采取限制消費措施后,被執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員、實際控制人不得實施前述行為。因私消費以個人財產實施前述行為的,可以向執行法院提出申請。
教育部近日在官方網站上,專門針對“花錢可買高考試題和答案”“尋找丟失準考證的考生”“閱卷老師只顧趕進度不管對錯”“大數據報志愿,收取天價咨詢費”“可花錢更改高考成績”等謠言進行辟謠。每年高考季,總是有一些謠言出來蹭熱度,吸引眼球,擾亂高考秩序,引發考生與家長的焦慮情緒。“老賴父親殃及子女高考”謠言也屢屢在高考期間出現,這些謠言的背后往往是造謠者精心設計的騙局。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在此特別提醒廣大網民明辨謠言,不信謠、不傳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