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第1、27和55項指控,法庭認定 Hirota 有罪。什么是“游戲外掛”?根據《新聞媒體出版總署、信息產業部、國家發展工商企業行政資源管理總局、國家版權局、全國“掃黃”“打非”工作進行小組合作辦公室關于學生開展對“私服”、“外掛”專項社會治理的通知》(下稱“《私服、外掛專項公司治理方式通知》”)的規定。龍崗區律師帶您了解一下相關的情況。
“‘私服’、‘外掛’違法犯罪行為是指未經許可或授權,破壞合法出版、他人享有著作權的互聯網電子游戲設計作品的技術環境保護政策措施、修改作品分析數據、私自架設服務器、制作一些游戲充值卡(點卡),運營或掛接運營合法出版、他人享有著作權的互聯網時代游戲對于作品,從而謀取經濟利益、侵害他人個人利益。‘私服’、‘外掛’違法問題行為是否屬于一種非法利用互聯網出版實踐活動,應依法予以嚴厲打擊。”
俗話說,網絡游戲外掛通常是指,針對一個或多個網絡游戲,通過改變網絡游戲軟件內部程序等技術手段生產而作弊的程序。用戶可以很容易地利用這種作弊方法得到其他正常用戶無法得到的,或者必須通過長期運行的程序才能得到游戲效果。
根據插件創建者希望達到的效果,插件的功能可能不同,比如獲取游戲進程數據、添加或修改游戲客戶端數據或內存數據、強制關閉游戲內置的保護程序,甚至找到指定玩家的 IP 地址進行攻擊并使其脫機等等。
有時候,為了達到某種不構成犯罪的目的,程序也有可能完成違法前的動作。比如某個輔助程序可以讓玩家的電腦自動打開游戲客戶端,登錄賬號,創建角色,然后自動完成前期任務,這樣就免去了玩家的機械重復操作。此時程序只影響本地電腦,并不構成對游戲客戶端運行的損害。雖然損害了游戲秩序,但尚未構成犯罪。但為了使本地電腦能夠由輔助程序本身啟動并登錄,可能需要在登錄游戲時強制關閉保護程序,這可能會導致刑事法律責任。
根據外掛功能的不同,通常我們認為自己可能可以構成非法獲取計算機網絡信息管理系統分析數據罪,非法控制以及計算機技術信息服務系統罪,破壞計算機相關信息安全系統罪,提供侵入、非法控制研究計算機會計信息處理系統應用程序、工具罪等(該類犯罪具有以下簡稱“計算機犯罪”)。
本文主要想討論解決這一種情況。當然,也有可能以游戲外掛為噱頭,欺騙他人購買,或是引誘他人點擊帶有木馬的鏈接從而竊取其銀行存款等,從而能夠構成詐騙罪、盜竊罪等,由于與外掛本身無直接經濟聯系,這種教學情況在本文中不作為討論工作重點。
我們以“游戲插件”為關鍵詞,以“犯罪”為案例,在北大法器司法案例數據庫中對以往案例進行統計和調查。(注: 由于檢索和統計邏輯等客觀限制因素,統計結果不可避免地存在誤差,應當合理處理,但總體上符合客觀情況。)
截至目前本文通過撰寫之日(即2022年03月29日,下同),涉游戲企業外掛類刑事司法裁判法律文書共計462篇,按照審結年份進行統計數據變化發展趨勢,如下圖所示。分別在2014年、2018年有兩次經濟迅速不斷增長,在2019年至2020年達到世界頂峰。
2012年及之前,除因侵犯著作權被定罪量刑的案件3起外,其他案件均因非法經營被定罪量刑;2013年以后,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和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開始出現。
與立法時期相比,1997年刑法中已經存在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和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2009年刑法修正案(7)增加了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罪、提供入侵行為罪、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罪和工具罪。
可見,游戲外掛的性質認定及其司法適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探索,直到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計算機解釋》)發布實施,情況才逐漸好轉。
龍崗區律師統計到,地域空間分布上,江蘇省涉游戲外掛類刑事犯罪案件進行數量也是最多,共計160起;其次是中國浙江省共計43起;再次是廣東省共計41起,如下圖數據所示,顏色越深表示公司數量信息越多:可以看出,江蘇、浙江和廣東沿海地區都是此類案件頻發的地區,這一特點與常見的計算機犯罪、互聯網犯罪類似。
龍崗區律師解讀:商場試衣間隱藏 | 龍崗區律師視角:祖墳被圈進小學 |
龍崗區律師解讀:奶茶店沖突事件 | 龍崗區律師視角:麥琳何以成為麥 |
龍崗區律師視角下的校園矛盾:教 | 龍崗區律師解讀:張某P圖散布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