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整容機構在深圳市營業期間,未將整容與診療經營范圍列入經營范圍,導致該機構無資質從事整容業務。一名消費者在該機構進行整容手術后出現嚴重并發癥,要求該機構承擔全部責任。本文深圳律師將圍繞該案例展開分析。
一、法律分析
1.整容機構未列入整容與診療經營范圍,無資質從事整容業務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醫療機構應當按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批準經營項目,按照經營項目提供醫療服務”?!夺t療廣告審查辦法》第十三條規定:“廣告中應當明確標明其適用范圍,不得超出批準的經營范圍”。
根據上述規定,整容機構在經營期間應當將整容與診療經營范圍列入經營范圍,并按照規定提供整容服務。若整容機構未列入整容與診療經營范圍,則無資質從事整容業務,從而不能為消費者提供合法的整容服務。
2.整容機構應當承擔全部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當事人應當履行約定的義務,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得違背誠實信用原則”。而整容機構未列入整容與診療經營范圍,無資質從事整容業務,違反了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也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應當承擔全部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二條的規定,“因侵權行為或者違約行為引起的民事糾紛,當事人可以依照本法提起訴訟”。消費者可以通過提起訴訟,要求整容機構承擔全部責任,包括賠償醫療費、精神損失費等相關損失。
3.深圳市整容行業管理條例的規定
《深圳市整容行業管理條例》規定,整容機構應當具有相應的資質和人員,經營整容服務時應當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此外,整容機構還應當明確告知消費者手術風險及可能的并發癥,并經過消費者的知情同意后方可進行手術。若整容機構未履行告知義務或未獲得消費者的知情同意,也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4.類似案例判例分析
在類似案例中,法院一般會依據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合同約定,判決整容機構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例如,2016年廣東省中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就一起整容糾紛案件中判決,整容機構在未經消費者同意的情況下擅自變更整容方案,導致消費者手術后效果不滿意,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5.建議
為了避免類似的糾紛,整容機構應當在經營范圍內明確列入整容與診療經營范圍,并合法從事整容業務。同時,整容機構還應當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明確告知消費者手術風險及可能的并發癥,并獲得消費者的知情同意后方可進行手術。若出現糾紛,消費者可以通過法律途徑要求整容機構承擔相應的責任。
二、結論
在本案中,由于整容機構未列入整容與診療經營范圍,無資質從事整容業務,導致消費者出現嚴重并發癥。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整容機構應當承擔全部責任,賠償消費者相關損失。為了避免類似的糾紛,整容機構應當合法從事整容業務,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并明確告知消費者手術風險及可能的并發癥,獲得消費者的知情同意后方可進行手術。
在消費者選擇整容機構時,也應當注意查看整容機構的營業執照和資質證書,確保其合法經營并有相應的從業人員資質。
三、結語
整容行業具有一定的風險和特殊性,需要整容機構和消費者共同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才能保障整容手術的安全和合法性。整容機構應當具備合法的從業資質和營業執照,遵守相關規定,明確告知消費者手術風險并獲得消費者的知情同意,確保手術的安全和有效性。消費者也應當多加謹慎,選擇合法的整容機構,查看其資質證書和從業人員的專業資質,了解手術的風險和可能的并發癥,才能做出明智的選擇。
在法律層面上,整容機構應當承擔全部責任,如果因為整容機構的違規行為導致消費者權益受損,消費者有權向相關機構申請維權和索賠。同時,整容機構應當注重提高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不斷完善管理和監管體系,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安全和優質的整容服務。
總而言之,深圳律師提醒大家,整容行業具有一定的風險,需要消費者在選擇整容機構時多加謹慎,并要求整容機構提供相關資質證書和手術方案,明確告知手術風險及可能的并發癥,并確保獲得消費者的知情同意后方可進行手術。整容機構也應當合法從事整容業務,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確保消費者的安全和權益。
婚前檢查機構未告知患者伴侶致其 | 醫療美容機構未獲得當事人允許使 |
深圳律師來講講實習醫生擅自在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