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市某社區一位70歲的老人因8年來頻繁乘電梯撿垃圾,被物業催繳近3萬元,引起網友熱議。深圳房屋糾紛律師帶你看看這是怎么回事?
七旬老人愛撿垃圾,隔壁鄰居抱怨不斷
5月4日,社區物業公司負責人何先生表示,79歲的業主是社區29樓的業主,在社區生活了10多年。平日里,吳奶奶一個人住,喜歡每天撿垃圾。她最多每天乘69次電梯進出垃圾,平均每天乘60次電梯。
老人把垃圾帶回家存放,氣味熏人,影響建筑環境。他周圍的鄰居不堪其煩,多次要求物業反映情況,要求物業制止他們的行為。該物業多次來勸說老人,但老人拒絕聽勸告。
最近因為疫情,一些社區居民擔心老人撿垃圾。社區居委會、派出所、住建局、城管、消防、物業等部門多次勸說,但老人還是不聽。
物業:催繳費不是目的
無奈之下,該物業想出了催促巫婆使用電梯的方法。不久前,該物業在巫婆家門口張貼了付款通知,但女巫拒絕支付費用,并撕下付款通知,張貼在物業辦公室門口。老人告訴物業工作人員,她已經支付了物業費,不會支付費用,讓物業向法院起訴她。
何先生說,他們已經聘請了一名律師來收集相關的法律材料。如果女巫將來不再撿垃圾,財產將不會向她支付費用。但如果女巫拒絕停止撿垃圾,他們將考慮通過法律渠道收取費用。我們催老人交費不是目的,只是一種手段,希望這樣勸她不要再撿垃圾了!
我愿意給她一部分物業費,讓她停止這種行為……社區的其他業主也在業主群中抱怨。
當事人:不同意物業催繳費用
巫婆婆認為財產催促她支付費用是錯誤的,她不同意。她已經支付了物業費用,財產費用是根據房屋的面積和數量收取的,電梯費用包括在財產費用中,而不是根據頭部和電梯的使用次數。
巫婆婆說,她獨自生活,更無聊,所以她可以通過撿垃圾來鍛煉,也可以利用垃圾來增加收入,她認為她的行為是正確的。至于她將來是否會繼續撿垃圾,她說這取決于她未來的身體狀況,并沒有做出最終的決定。
律師:物業的做法在法律上毫無根據。
深圳房屋糾紛律師認為,電梯是公共設備,由所有業主,由物業公司維護,從不說電梯使用有任何限制,只要在消防安全范圍內使用,就不可能根據電梯使用頻率和損失程度對業主單獨收費。這既沒有法律規定,也沒有雙方合同中的協議,這些訴訟不應得到法院的支持。
鄰居囤積垃圾,到底應該怎么辦?
《民法典》物權編制規定:
房地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在相鄰關系中,一方有義務使用自己的房地產,但也有權要求另一方不妨礙或侵犯自己的權利。業主有權要求建設單位、物業服務企業、其他管理人員和其他業主承擔民事責任。
業主大會或業主委員會有權要求行為人停止侵權、消除障礙、消除危險、恢復原狀、按照法律、法規和管理規定賠償損失。業主或者其他行為人拒絕履行有關義務的,有關當事人可以向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或者投訴,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法處理。
小區住宅,有些人不斷撿垃圾收集。即使在自己的房子里,由于環境氣味、蟑螂滋生等原因,也侵犯了鄰居的合法權益。假如真的無法溝通,業主可以侵犯相鄰權為由,到法院起訴,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深圳房屋糾紛律師闡述相關案例
2020年5月7日,深圳市靜安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相鄰糾紛案:侯的母子在家里堆垃圾,嚴重影響了公共空間和鄰居的衛生,并伴有消防風險。法院當庭宣判被告清理垃圾,但侯的母子對判決充耳不聞。2020年7月2日,法院決定強制清理居民家中的雜物,每小時清理50袋垃圾。這也是深圳第一個判決家中雜物堆積的案件。
據專家介紹,許多老年人囤積垃圾并不是缺乏物質層面,可能是缺乏情感,在某種程度上,老年人撿垃圾,撿是心荒。通過撿垃圾的過程來釋放他們的情緒,豐富他們的生活,因為房間里的垃圾可以給他們一種被繭包裹的舒適和安全感。
因此,為了治愈囤積癥,首先,家庭和鄰居需要給老年人更多的愛和耐心,傾聽,與老年人溝通,如果老年人有足夠的安全感,就不會把安全感放在囤積垃圾上;其次,如果能吸引老年人參與社區文化體育活動,建立新的社交圈,豐富生活,有效轉移注意力,減少垃圾收集和囤積行為。